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6日讯(融媒体记者 杜京虹)学生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近年来,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相关工作,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改善,但“小眼镜”“小胖墩”“小豆芽”现象依然突出。人的体质具有稳定性,更具有发展性,儿童青少年尤其如此。对此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,协同推进、整体赋能,全面筑牢学生成长的健康长城。
王欢表示,当前,“不出汗的体育课”现象充斥校园,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受到质疑。跳出“温柔体育”的陷阱,需要我们既关注运动技能培养,又重视锻炼效能增长,在融合育人中整体赋能成长。要充分汲取脑科学、认知神经科学取得的有关体育促进青少年大脑发育、提升学习品质的研究成果,不断促进学术成果的实践转化,进一步推动以体育为坚实基点的“五育融合”。要构建多方协同推进机制,家校社携手促成校园体育、家庭体育、群众体育的良性互动;专业部门开展运动风险防控、运动负荷评估等问题研究,指导学校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生运动强度标准;政府部门明确校园体育运动风险的责任划分,建立防控处置机制,解除学校后顾之忧,为体育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